在线办公
收录数据库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 美国《石油文摘》(PA)
  • 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2期 Previous    Next
综述·评论
页岩的甲烷吸附能力影响因素综述
马斌玉, 徐守余, 陈麦雨, 张江晖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2): 31-38.  
摘要 ( 766 )     PDF( 340 )

页岩的吸附作用对页岩气资源量的评价和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页岩的甲烷吸附实验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研究认为:(1)有机质特征、纳米孔隙结构、无机矿物组成、温度、压力、含水率等对页岩的甲烷吸附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孔隙结构是决定页岩吸附能力最根本的因素,而温度和压力则是通过改变甲烷的吸附-解吸平衡,来影响页岩的甲烷吸附能力;(2)无机矿物组成由于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等的影响,它与页岩的甲烷吸附量之间关系复杂;(3)现阶段页岩吸附能力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实验方法不够精确所造成的孔隙结构误差、含水率变化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的研究还不完整、页岩气中其他组分对页岩吸附能力的贡献程度尚不明确,这些都需要更精确、更先进的实验和分子模拟等技术去解决。

沉积·储层
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特征、成因和分布
胡安平1,2, 潘立银1,2, 郝 毅1,2, 沈安江1,2, 谷明峰1,2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2): 39-52.  
摘要 ( 781 )     PDF( 893 )

基于6个露头剖面和10口井岩心的观察,近百口井的老井复查,500余个岩石薄片的观察和80余件样品的同位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定年等实验分析,取得三个方面的新认识:(1)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具有普遍性和一定规模,可识别出孔隙型、孔洞型和复合型等三类白云岩储层,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蚀孔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2)滩相沉积、早表生期暴露溶蚀和埋藏期构造-热液事件是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发育的三个主控因素;(3)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分布有规律可循,垂向上,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栖霞组二段和茅口组二段、三段,平面上,栖霞组二段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川西及川中地区,茅口组二段、三段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川西、川中和川南地区。

普光气田新类型储层——飞仙关组砾屑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及模式
周 凯1,王美格2 ,尹 青1,3,黄 佩1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2): 53-58.  
摘要 ( 666 )     PDF( 430 )

以四川盆地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砾屑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根据砾屑成分、发育规模、颗粒大小、磨圆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将砾屑碳酸盐岩分为砾屑灰岩和砾屑白云岩。研究结果表明,普光地区飞仙关组小型砾屑灰岩多为异地搬运后沉积形成的,它的形成与浊流有关;而大型砾屑白云岩多为未经过搬运(或经短距离搬运)、岩崩塌积后沉积形成的。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斜坡带砾屑碳酸盐岩沉积模式中,碳酸盐台地为砾屑灰岩提供物质来源;上斜坡一般发育大型砾屑白云岩,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带;下斜坡处发育薄层砾屑灰岩,储层发育条件差。

伊拉克西古尔纳油田中白垩统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姚子修1,刘航宇1,田中元1,郭 睿1,杨 迪2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2): 59-69.  
摘要 ( 675 )     PDF( 473 )

过岩心、薄片、测井、物性和压汞测试等资料分析,明确了伊拉克西古尔纳油田中白垩统Mishrif组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主要有泥晶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厚壳蛤砾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和少量残余生物碎屑白云岩;储集空间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孔及微孔,以及少量未充填的构造微裂缝;储层物性呈中孔中低渗特征,孔-渗关系差,砾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的物性最好;发育五类孔隙结构,其中的中高孔低渗细喉型、中高孔中低渗中喉型是主要孔隙结构类型,具有强非均质性。认为镶边碳酸盐岩台地不同沉积相带的纵向叠置和多种成岩作用的发育是形成差异性储层质量的主控因素,台地边缘强水动力礁滩环境形成纯净的生物碎屑岩石组构,与强溶蚀作用叠加,控制了有利储层的发育;弱水动力相带下形成的多泥质、少量生物碎屑岩石组构,与弱溶蚀、强胶结成岩作用叠加,是形成差储层和非储层的主要原因;稳定的构造演化仅在储层局部位置形成了少量未充填的微裂缝以沟通储层,但这对储层形成的贡献较小。

湘西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矿物成分特征及意义
刘 亢1,曹代勇1,林中月1,王玉芳2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2): 70-76.  
摘要 ( 680 )     PDF( 429 )

运用X射线全岩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对湘西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页岩矿物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龙马溪组页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48.1%)、黏土矿物(34.0%)和长石(11.5%),且含有少量方解石、白云石和黄铁矿等;黏土矿物呈伊利石、有序的伊/蒙混层和少量绿泥石以及微量高岭石的组合特征,其中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含量较高,分别达到64.7%和21.7%,反映出龙马溪组页岩达到晚成岩作用阶段。龙马溪组处于浅水陆棚向深水陆棚过渡的沉积环境,页岩有机质易于富集和保存。页岩岩心样品脆性矿物含量分布在34.4%~79.6%之间,平均脆性指数达65.4%,具备较好的压裂改造条件。与周边焦石坝页岩气田等相比,龙马溪组页岩矿物组成具有相似性,反映湘西北具备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地质潜力。

勘探技术
深水重力流复合下切水道体系精细地质 表征与建模 ——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OML130区块为例
卜范青, 张 旭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2): 90-96.  
摘要 ( 762 )     PDF( 299 )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新近系深水重力流沉积是西非深水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OML130区块AKPO油田A油组主要发育复合水道体系,不同期水道垂向相互叠置,局部下切连通,开展水道储层的精细地质建模对后期开发至关重要。采用“宏观格架、砂组嵌入”两步走的框架搭建思路,再现了A油组七期水道垂向加积和侧向摆动迁移的特征。借助时移地震动态监测信息,拾取水驱区域,准确识别和表征出不同期水道间的下切连通区,形成了一套连通区定量识别的建模方法;通过对深水重力流沉积微相的多条件约束模拟,建立了可靠的沉积微相模型,为后期属性模拟奠定了坚实基础。后期生产动态的验证效果较好,证明这套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讨论·探索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台内裂陷与震旦系勘探方向
周进高1,2,沈安江1,2,张建勇1,2,郝 毅1,2,谷明峰1,李文正1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2): 1-9.  
摘要 ( 690 )     PDF( 485 )

阐明了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台内裂陷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演化,探讨了台内裂陷对震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取得4项成果认识:(1)台内裂陷呈南北向展布,长300 km,宽50~230 km,面积60 000 km2,其中沉积了深水的泥页岩和泥质白云岩。(2)台内裂陷的形成与罗迪尼亚期超级大陆的裂解、断陷作用和差异沉积作用三个因素有关,它发育于晚震旦世灯影早期,止于早寒武世筇竹寺中晚期,经历四次拉张、三次暴露剥蚀以及快速充填消亡等8个演化阶段。(3)台内裂陷发育灯影组三段、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三套烃源岩,是烃源岩发育中心和生烃、供烃中心;台内裂陷两侧在震旦纪发育了灯影组二段、灯影组四段两套大面积分布的白云岩储层,优质储层沿台缘带展布;源岩与储层侧向接触,构成侧向供烃、侧向封堵的成藏组合,有利于油气成藏富集。(4)提出“沿台内裂陷两侧台缘带勘探”的震旦系勘探思路,近期勘探可首选东侧台缘带,遂宁—剑阁区带的九龙山构造和荣昌—泸州区带的阳高寺构造可成为突破口.

深层碳酸盐岩原位模拟实验及勘探启示——以川东北地区二叠系为例
王明筏,陈 超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2): 10-16.  
摘要 ( 574 )     PDF( 275 )

关于川东北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溶蚀型孔隙的成因,主要有两种观点:早期的大气淡水溶蚀和浅埋藏白云石化以及晚期的深埋藏流体溶蚀。以二叠系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例,通过原位模拟实验分析得知:随着埋深、温度的增加,方解石和白云石均趋向于胶结而不是溶蚀,其中方解石胶结程度更高。因此判定深部碳酸盐岩储层总体上发生溶蚀作用而形成孔隙的可能性较小,早期的成岩作用才是形成次生溶蚀的关键。

多种流体体系与砂岩水岩反应的实验研究
朱 翔1,陈倩倩1,伏美燕1,张哨楠2,尤 丽3,张迎朝3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2): 17-24.  
摘要 ( 817 )     PDF( 312 )

针对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文昌A凹陷渐新统珠海组砂岩次生孔隙成因问题,为确定不同流体对砂岩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分别设置了草酸、乙酸、CO2和大气淡水四种流体反应体系,对研究区珠海组二段、三段的砂岩岩心柱进行水岩反应观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离子浓度测量、反应液pH值测量、岩心孔隙度测量等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草酸体系的溶蚀速率最快,乙酸体系次之,碳酸体系(CO2体系)最慢。(2)有机酸体系反应前后pH值变化较大,而CO2体系基本无变化。(3)有机酸溶蚀最强的温度区间为90 ℃附近,长石大量溶蚀生成高岭石,同时引起孔隙度增加;CO2体系在30~180 ℃区间内持续缓慢增孔,在150 ℃附近增孔明显。(4)草酸分解过量的CO2,在反应过程中产生了碳酸钙的沉淀,而乙酸分解的CO2,不足以产生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实验结果对碎屑岩溶蚀孔隙的成因和形成机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利用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多参数划分油气充注幕次——以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巴什托构造带石炭系为例
斯尚华1,2, 陈红汉2, 袁丙龙3, 雷明珠3, 陈 杨3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2): 25-30.  
摘要 ( 749 )     PDF( 385 )

以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巴什托构造带石炭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为例,通过实验检测,识别出石炭系储层中发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和蓝白色等4种荧光颜色的原油包裹体,从黄色到蓝白色,代表了油包裹体中充注油的成熟度逐渐增大;利用原油包裹体的荧光光谱计算出主峰波长λmax、红绿熵Q及QF535等属性参数,通过分析λmax与QF535相关关系所具有的4种特征,判定石炭系油气藏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4幕油气充注;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特征,也反映出4幕不同热演化程度的原油充注。推断海西晚期是巴什托构造带石炭系重要的油气成藏期。

盆地·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横山堡区块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藏模式
张 璐,何 峰,陈桂华,杜江峰,黄 众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2): 77-82.  
摘要 ( 625 )     PDF( 408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横山堡区块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逆冲断层,大致呈等间距、侧列式平行展布。平面上,断裂整体呈现东西分带的特征,可划分出3套断裂系统:西部反转断背斜断裂系统、中部花状断裂系统、东部反转逆冲断裂系统;剖面上,发育多种逆冲断层控制的断背斜、花状及“Y”形等构造样式。通过分析横山堡周边刘家庄及胜利井气田的成藏特点,认为断层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基于不同的断层组合特征分析,提出反转构造和花状构造两类成藏模式。

印尼打拉根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与主控因素
郭志峰,胡孝林,郭 刚,李冬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2): 83-89.  
摘要 ( 786 )     PDF( 605 )

打拉根盆地是印度尼西亚重要的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盆地自陆向海划分为陆上反转构造带、陆架区伸展断裂带和深水区逆冲褶皱带,各区带油气成藏与分布特征存在差异。认为盆地油气成藏属烃源岩和输导体系联合控藏。烃源岩控制油气分布格局,中新统煤系为盆地主力烃源岩,生烃中心主体位于陆架区中部,油气主要富集在生烃中心附近的有利构造中。输导体系是不同区带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断裂和构造砂脊是陆上反转构造带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油气主要富集在上新统与上中新统构造砂脊上的反转背斜中;生长断裂是陆架区伸展断裂带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油气主要富集在上新统与上中新统断裂所夹持的断块上;逆冲断裂是深水区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油气主要富集在上新统逆冲背斜中。指出陆架区伸展断裂带勘探潜力最大,深水区逆冲褶皱带勘探潜力次之,陆上反转构造带具有一定勘探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