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收录数据库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 美国《石油文摘》(PA)
  • 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3期 Previous    Next
沉积·储层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储层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特征
李向峰1,张春生1,刘富艳1,肖梦华1 ,王延奇2
海相油气地质.2010,15 (3): 19-22.  
摘要 ( 341 )     PDF( 250 )

通过井下岩心观察与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将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台缘、斜坡—盆地三大沉积体系,其中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可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等三个相带,斜坡—盆地沉积体系可划分为台地前缘斜坡相、陆棚相、盆地相等三个相带。进一步细分了沉积亚相和微相,描述了各相及亚相的分布与储层特征。储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鲕粒白云岩、含砾屑鲕粒白云岩和残余鲕粒白云岩是最重要的储层岩石类型,结晶白云岩和泥晶白云岩储集性能中等,其他岩石类型储集性能相对较差。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马家沟组成岩作用特征
郝雁1,陈洪德2,赵俊兴2,朱平2
海相油气地质.2010,15 (3): 23-31.  
摘要 ( 297 )     PDF( 499 )

通过对研究区16 口钻井15 条剖面数百片岩石薄片的详细鉴定,结合沉积史 和区域地质特征,综合分析了主要目的层马家沟组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马家沟组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石灰岩类型多样,主要有泥晶—微晶灰岩、微晶—亮晶颗粒灰岩及云斑灰岩等;白云岩以泥晶—微晶白云岩为主。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为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不利的成岩作用主要有重结晶、压实压溶、去白云石化、膏化等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成岩作用演化序列。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层序界面的识别及划分
黄诚1,2,傅恒1,2,汪瑞良3,周小康3,陶碧娥1
海相油气地质.2010,15 (3): 32-39.  
摘要 ( 317 )     PDF( 210 )

在掌握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测井/录井、地震、古生物、岩心及成岩等相关资料的研究,将珠江组划分出四个三级层序和五个层序界面,归纳出四类界面标志,即沉积标志、成岩标志、测井标志和地震标志。各种界面标志的识别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实际应用时应综合利用,相互印证,以使层序界面划分更具有可靠性和精确性。

贵州青岩中三叠统垄头组台地边缘滩相储层特征分析
淡永,陈洪德,林良彪,隆轲,范昱,邹灏
海相油气地质.2010,15 (3): 40-44.  
摘要 ( 344 )     PDF( 245 )

贵州贵阳青岩地区中三叠统垄头组发育于台地边缘浅滩沉积环境中,主要为 一套藻屑、砾屑灰岩。青岩实测剖面的分析表明,垄头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生物碎屑灰岩、核形石灰岩、砂砾屑灰岩、藻团块灰岩及泥微晶灰岩。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鉴定分析发现,垄头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微孔、晶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及构造微裂缝;对野外样品的物性特征研究表明,垄头组仅有4.5%的样品属好储层。认为沉积作用对储层发育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尽管使得垄头组储层整体物性较差,但是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及构造作用却局部改善了储层。指出了藻屑滩亚相内的裂缝发育带为有利储层发育区。

勘探评价
桂中坳陷海相地层油气成藏与热作用改造
陈子炓1,姚根顺1,郭庆新1,彭平安2,徐政语1,马立桥1,贺训云1
海相油气地质.2010,15 (3): 1-10.  
摘要 ( 512 )     PDF( 265 )

桂中坳陷是在加里东运动基础上形成的晚古生代海相大型沉积坳陷,已演化成为由上古生界和三叠系充填的残留盆地,其中泥盆系深埋地腹,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桂中1井揭示泥盆系—石炭系具有两套生储盖组合,钻遇了气测异常、油迹砂岩、固体沥青等三类油气显示,其中泥盆系沥青显示井段累计709m。桂中坳陷古油藏(沥青)主要来源于中—下泥盆统塘丁组和罗富组泥岩。桂中1井和南丹大厂储层固体沥青为运移/成藏的油气发生热裂解而形成的焦沥青。桂中1井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印支期前的主力生烃期,第二期(晚期)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以紧邻油气显示层的可溶烃类为代表。经历了三期油气改造院第一期为印支期前的油气藏经历了地层沉降增温的热裂解作用而演化为固体沥青和甲烷天然气,第二期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导致的更高温度的热蚀变作用,第三期为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的改造或破坏作用对上泥盆统油气藏的影响。晚期成藏的天然气应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桂中坳陷西部地层保存相对完整(目的层深埋),断裂和岩浆活动相对不发育,可能更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

莺-琼盆地海相烃源岩特征及高温高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 莺-琼盆地海相烃源岩特征及高温高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
黄保家1,黄合庭2,李里1,王丽芳1
海相油气地质.2010,15 (3): 11-18.  
摘要 ( 305 )     PDF( 420 )

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存在渐新统海岸平原原半封闭浅海相和中新统浅海相 两套海相烃源岩。其中,渐新统烃源岩发育于琼东南盆地早第三纪半地堑,存在海岸平原和半封闭浅海两类烃源岩组合。海岸平原含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富含陆源有机质,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半封闭浅海相烃源岩TOC含量总体低于1.0%,但其规模大且存在TOC>1.5%的较高丰度段,故亦具有较大的生气能力。中新统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莺歌海盆地裂后热沉降形成的中央坳陷,其有机质丰度横向变化比较大,位于中央坳陷带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大多在0.40%~2.97%之间,有机质以气型干酪根为主。盆地的高地温为有机质向天然气转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热流体活动使浅层有机质超前熟化,但地层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盆地模拟结果显示,莺-琼盆地主要凹陷烃源岩大量生气时间较晚,与圈闭形成期的时空配置好,有利于成藏。

勘探技术
FMI测井技术在川东北地区
李昌1,周肖2,寿建峰1,徐美茹1,张荣虎1
海相油气地质.2010,15 (3): 59-64.  
摘要 ( 354 )     PDF( 196 )

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复杂多样,溶蚀孔洞发育且具有较强非均质性。根据实际岩心表面溶孔发育空间位置、均匀程度和溶孔直径,结合FMI特征,建立了FMI储层类型精细解释图版,并应用于非取心段储层类型的解释。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二叠统长兴组的孔洞型储层可细分为三类院较连通型储层、局部连通型储层和孤立型储层。在储层类型解释基础上,结合FMI特征半定量地计算溶孔面孔率。通过取心井的验证,FMI测井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评价溶孔溶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

裂缝型储层预测技术优选——以塔北地区奥陶系为例
刘建新,孙勤华,王锦喜,姚清洲
海相油气地质.2010,15 (3): 65-69.  
摘要 ( 293 )     PDF( 196 )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总体表现为弱振幅,常 用技术难以预测。通过预测技术优选发现相关分量P1属性能够较好地预测这类储层。应用该属性分别对塔北英买2 井区奥陶系一间房组、轮古7井区奥陶系鹰山组以及轮古东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的弱振幅反射的裂缝型储层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实钻有较高的吻合率。

讨论·探索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高含量二氧化碳的产生及研究意义
张宝收,顾乔元,张海祖,赵青,尹峰林
海相油气地质.2010,15 (3): 70-73.  
摘要 ( 248 )     PDF( 261 )

塔中碳酸盐岩天然气样品中CO2含量及其碳同位素值的分析表明,CO2既有有机成因也有无机成因,而烃气则全为有机成因。样品对比表明,塔中碳酸盐岩天然气中的CO2含量一般在5%以下,而高含量的CO2则是酸化压裂时由人工注入的强酸与碳酸盐岩地层反应产生的。酸化压裂产生的CO2含量与注入地层的酸量正相关,与求产时间负相关;据此建立了最高CO2含量—酸量—时间相关关系图版。酸化压裂可使气样中的CO2含量增加,但对N2和H2S的含量没什么影响。增高的CO2会使和CO2含量有关的参数受到影响,但不会影响和CO2含量无关的研究参数。对天然气分析数据的使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三塘湖盆地牛东石炭系火山岩示顶底构造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郭沫贞1,文川江2,苑国辉3,司学强1,朱国华1,王鑫1
海相油气地质.2010,15 (3): 74-78.  
摘要 ( 304 )     PDF( 336 )

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石炭系卡拉岗组火山岩中发育的示顶底构造,类同于碳 酸盐岩发育的示顶底构造。该火山岩中的示顶底构造主要发育于火山岩的气孔及自碎缝中,其下部主要为渗滤泥沉积,上部常为结晶的钠沸石或其它自生矿物,二者之间界面平直。同时在火山岩示顶底构造发育部位杏仁体常具溶蚀特征。分析表明,火山岩中示顶底构造的特征及成因与渗流带的淋滤作用有关。示顶底构造发育部位杏仁体溶蚀孔的发育及气孔中未完全充填的剩余孔隙极大地改善了火山岩的储集性能。火山岩中示顶底构造的发现对火山岩岩层的顶底识别、火山岩岩相的划分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盆地·构造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沉积演化及其对生储盖的控制作用
冯杨伟1,屈红军1,张功成2,米立军3,范玉海1,关利群1,雷露1
海相油气地质.2010,15 (3): 45-51.  
摘要 ( 334 )     PDF( 187 )

西非海岸属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裂谷和被动陆缘等三个演化阶段,北段与中南段盆地裂谷作用的时间和方式不同。在由构造—沉积控制的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发育三套主力烃源岩,即裂谷期盐下湖相页岩、被动陆缘期盐上海相页岩以及浅海相—三角洲相页岩;发育裂谷期湖相碎屑岩、被动陆缘期碳酸盐岩、滨岸砂岩、浊积体和三角洲砂岩等多套储层。阿普特盐岩为主要的区域盖层,形成了裂谷期的断块、断背斜、盐岩构造以及与被动陆缘期同生长断层相关的滚动背斜等众多构造和圈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