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收录数据库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 美国《石油文摘》(PA)
  • 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14年, 第3期 Previous    Next
沉积·储层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构造裂缝发育特征
张 鹏1,2, 侯贵廷1,2, 潘文庆3, 齐英敏3, 张庆莲1,2, 孟庆峰1,2
海相油气地质.2014,19 (3): 51-56.  
摘要 ( 384 )     PDF( 376 )

采用加权有效裂缝面密度参数,可以反映研究层段有效裂缝的整体发育情况。基于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塔中和塔东等四个地区28口井的岩心观察,对寒武系上、中、下统的白云岩构造裂缝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方面,内幕型裂缝发育区(塔中地区和塔东地区)加权裂缝平均面密度明显大于潜山型裂缝发育区(牙哈地区和英买力地区);有效裂缝发育程度方面,塔中地区和牙哈地区上寒武统加权有效裂缝平均面密度较大,反映了裂缝对白云岩储层有较好的改造作用;英买力地区中寒武统有效裂缝相对发育;塔东地区各统有效裂缝基本不发育。有效裂缝发育程度的差异,与潜山区和内幕区构造活动强度、流体活动类型及裂缝充填的差异有关。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中组合中下段成藏特征
黄正良1,2,刘燕3,武春英1,2,王前平1,2,任军峰1,2
海相油气地质.2014,19 (3): 57-65.  
摘要 ( 381 )     PDF( 359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中组合中下段为该盆地天然气勘探新发现层系。主要发育膏溶孔型和晶间孔型白云岩储层,其空间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控制。综合分析表明,中组合中下段的气源为上古生界煤型气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气的混源气,但以煤型气为主。加里东末期,由于盆地整体抬升造成古隆起地区马家沟组五段遭受强烈剥蚀,致使其东侧中组合中下段储层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直接接触,且海退沉积旋回中的局部洼陷也能提供一定的烃源,从而构成了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两类白云岩储层中,由于膏溶孔或晶间孔发育,因此物性明显好于周围白云岩体,空间上可形成岩性圈闭,当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及下古生界海相烃源运移至中组合中下段圈闭内,即可聚集成藏。整体上这种气藏具有“多层系叠合,混源成藏”的特点。

勘探评价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判别指标
王淑芳1,2,董大忠2,王玉满2,黄金亮2,蒲泊伶2
海相油气地质.2014,19 (3): 27-34.  
摘要 ( 465 )     PDF( 434 )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是确定古海洋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环境判别指标有U/Th, V/Sr, V/Cr, Ni/Co,V/(V+Ni), δU, Ce/Ce*, Eu/Eu*等元素比值。对四川盆地南部宁203井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于缺氧环境,上部为氧化环境。有机碳含量与V/Cr和Ni/Co呈正相关关系,且生物生产力相关元素富集,说明有机质保存与缺氧环境有关。认为在对页岩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条件进行研究时,应将地球化学指标与沉积和古生物特征综合起来得出科学解释。

巴西桑托斯盆地含油气系统划分与评价
邓 超1,白国平1,仲米虹2,邹建红3,刘君兰4,张明辉1
海相油气地质.2014,19 (3): 35-42.  
摘要 ( 371 )     PDF( 338 )

巴西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白垩系—新生界的油气绝大部分分布于圣保罗高地,其次分布于盆地陆坡坳陷区。盆地的下白垩统区域性蒸发岩盖层为盐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保证。根据盆地的构造格局以及烃源岩、储集层和油气分布的特征,划分出两个含油气系统: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和上白垩统含油气系统,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还可划分为盐下和盐上两个成藏组合。划定了含油气系统在盆地中的分布范围。认为圣保罗高地下白垩统盐下Guaratiba群湖相碳酸盐岩层系最有勘探潜力,盆地北部和中部的上白垩统土伦阶Ilhabela段浊积岩和新生界Marambaia组内浊积岩储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西南部下白垩统盐上Guaruja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亦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阿拉斯加北坡盆地海域油气地质及勘探潜力
张 鑫
海相油气地质.2014,19 (3): 43-50.  
摘要 ( 377 )     PDF( 250 )

阿拉斯加北坡盆地海域经历了四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分别为前中泥盆世埃尔斯米尔造山阶段、晚泥盆世至三叠纪被动边缘阶段、侏罗纪至早白垩世裂谷阶段以及中—晚白垩世至第四纪前陆盆地阶段。研究区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三叠系Shublik组为主力烃源岩;下白垩统Kuparuk组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砂岩为主要勘探目的层,上白垩统Torok组三角洲砂岩为次要目的层;下白垩统泥岩为区域盖层,且封盖条件好。研究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圈闭,以大型低幅背斜构造圈闭、构造-地层复合圈闭为主,并发育多套成藏组合。认为北坡盆地海域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待发现资源量巨大,勘探前景广阔。前陆盆地挤压构造带、楚科奇海岸、巴罗拱曲等构造圈闭发育区是有利勘探区带。

勘探技术
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三维数字露头及其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以巴楚地区大班塔格剖面礁滩复合体为例
郑剑锋1,2,沈安江1,2,乔占峰1,2,常少英2
海相油气地质.2014,19 (3): 72-78.  
摘要 ( 416 )     PDF( 323 )

介绍了激光雷达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展示了三维数字露头的构建过程。以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大班塔格剖面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礁滩复合体为研究对象,在真实的三维数字露头地质构架下,以岩相与岩石物性关系为约束,构建了礁滩复合体三维地层结构模型、沉积相模型和储层模型,其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地质情况。研究表明,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三维数字露头改进了传统的露头建模研究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地质模型的精度,能为勘探开发提供有效指导。

盆地·构造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新生代断—拗转换面的厘定
杨彩虹1,王英民2,曾广东1,张 兰2,万丽芬1,李 昆2,周兴海1,郭颖2,吴嘉鹏2
海相油气地质.2014,19 (3): 18-26.  
摘要 ( 409 )     PDF( 544 )

以近年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新增加的钻井资料和区域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区域二维地震大剖面进行重新解释,对主要控凹的同沉积断裂活动史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T30(平湖组顶界面)、T34(宝石组顶界面)和T24(花港组顶界面)三个地震不整合面的规模、不整合面上下断层发育程度和地层厚度横向的变化、以及不整合面上下沉积旋回和沉积相转换的强度进行了比较。指出只有T30界面才是西湖凹陷从伸展断陷盆地转换为拗陷盆地的转换面,此不整合面的规模最大,界面上下的构造样式、沉积相和断层活动指数的转变强度最大;而T34界面仅为两个断陷幕之间的次级不整合面,T24界面仅为两个拗陷幕之间的次级不整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