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收录数据库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 美国《石油文摘》(PA)
  • 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1期 Previous    Next
沉积·储层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东部珠江组沉积环境的恢复
李小平1,施和生1,杜家元1,2, 张忠涛1,郝建光1
海相油气地质.2015,20 (1): 25-32.  
摘要 ( 717 )     PDF( 414 )

对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东部L16井中新统珠江组的岩心观察分析,岩性包括碎屑岩、碳酸盐岩以及碎屑-碳酸盐的混积岩。珠江组可划分为11种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三角洲—滨岸—碎屑与碳酸盐混积滨岸—碳酸盐台地—浅海陆棚(23.8 Ma~18.5 Ma)沉积演化序列。地震地质解释证实了珠江组早期东沙三角洲的存在;古珠江三角洲与东沙三角洲构成了研究区珠江组下段的沉积主体。恢复了研究区珠江组沉积相及其演化,重点刻画了SQ2—TST时期由陆到海的变迁,而海平面变化是这一变迁的主要控制因素。

四川盆地下组合碳酸盐岩多成因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及机制
朱东亚, 张殿伟, 李双建, 冯菊芳,孙冬胜, 林娟华, 张荣强
海相油气地质.2015,20 (1): 33-44.  
摘要 ( 532 )     PDF( 489 )

四川盆地下组合(震旦系至石炭系)的震旦系至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发育三种成因类型的岩溶,即构造不整合面岩溶、准同生期沉积间断岩溶和同生期岩溶。受多期区域性构造抬升作用的影响,下组合中形成多个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之下的碳酸盐岩发育不整合面岩溶型储层。在碳酸盐岩沉积后的准同生浅埋藏阶段,受到局部短期构造抬升作用而暴露至地表,发生沉积间断和岩溶改造,从而在相对较为连续的厚层碳酸盐岩中发育多层的沉积间断岩溶型储层。受短期相对海平面下降影响,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相白云岩暴露至海平面之上,遭受同生期的大气降水岩溶改造,在相对海平面上升—下降频繁变化作用下,发育多层同生期滩相岩溶型储层。由于构造抬升作用以及相对海平面下降而形成的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决定了该级别层序界面之下岩溶型储层发育的分布范围和强度,并且多种成因类型的岩溶从早至晚依次叠置和复合改造,构成了下组合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在垂向和横向上广泛发育的格局。

四川盆地上石炭统黄龙组沉积相分析
代 龙1,胡明毅2,胡忠贵2,王 伟3
海相油气地质.2015,20 (1): 45-52.  
摘要 ( 558 )     PDF( 690 )

根据四川盆地上石炭统黄龙组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以及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岩性、古生物及测井等沉积相标志研究以及区域沉积背景和岩性组合特征,认为四川盆地黄龙组主要发育一套潮坪—陆棚沉积体系,其中潮坪体系主要发育碳酸盐岩潮坪相,陆棚体系以周缘受局限的海湾陆棚相为主。并进一步划分出4个亚相带和10个微相带。编制了黄龙组一段、二段和三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图,指出潮间坪浅滩、潮间藻砂坪、潮下坪浅滩、滨外浅滩微相为本研究区储层性能最有利的沉积相带。

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台内藻礁沉积特征
罗 冰1,王文飞2,3,陈韵骐2,3,肖 笛2,3,程 遥2,3,李 爽4,徐发波4,谭秀成2,3
海相油气地质.2015,20 (1): 53-61.  
摘要 ( 539 )     PDF( 614 )

四川盆地东部月005-H1井发现了中二叠统茅口组三段中发育的小型台内藻礁。岩心分析表明,该生物礁以藻格架灰岩为主,造礁生物以叶状藻为主、见少量苔藓虫,含虫筳 类、非虫筳 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海百合、棘皮类等附礁生物,藻片之间沉积有灰泥和少量生物碎屑。礁体纵向上发育两个较为完整的旋回,每个旋回发育四个成礁阶段,单个旋回厚度约1.5 m,每个旋回发育四个礁阶段,并可划分出礁基、礁核、礁盖(基)等亚相类型。认为该生物礁的形成与峨眉地裂运动引起的基底正断活动有关,形成于“堑—垒”构造格局的浅水型碳酸盐岩断隆之上。推测该类藻礁灰岩可能与茅口组古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关系密切。

勘探评价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早中新世台缘带特征及勘探方向
曾清波,张功成,廖宗宝,印斌浩,王升兰,纪 沫
海相油气地质.2015,20 (1): 17-24.  
摘要 ( 839 )     PDF( 648 )

基于钻井、地震资料的系统分析,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早中新世大型碳酸盐岩台缘带沿L7井、H6井及F1井一带呈环带状分布。根据斜坡结构与沉积充填特征的差异,台缘带可划分为四个区段,不同区段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条件。东南段,位于白云凹陷与东沙隆起的过渡带,斜坡横向宽度大、地势陡,礁滩发育,由于下伏地层缺乏有效输导砂体沟通烃源,该段存在一定勘探风险;中南段,斜坡类型转换为断坡,斜坡宽度、高差相对减小,台缘礁滩发育,位于构造脊附近的礁滩体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西段,斜坡宽度小、坡度缓,礁的规模相对减小,生物碎屑滩较发育,应以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突破目标;北段,斜坡规模小,且为背风带,礁滩相对不发育,与惠州凹陷邻接部位的小规模生物碎屑滩发育带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讨论·探索
四川盆地西部三叠系—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关系
邓大平
海相油气地质.2015,20 (1): 62-70.  
摘要 ( 538 )     PDF( 340 )

对四川盆地西部40余口钻井的三叠系—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地层水的变质程度在纵向上随着地层埋深而增大;区域上从盆地边缘龙门山区向盆地坳陷中心,矿化度逐渐变高,水型由开启环境的NaHCO3型过渡到封闭环境的CaCl2型。海相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水动力环境以多样性为特征,但整体保存条件良好;陆相侏罗系上部,地层水的水动力交替较强,保存条件偏差,中下部整体进入区域性的“保存区”;陆相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总体保存条件良好,大多数位于“保存区”。地层水化学性质与油气保存的关系分析表明,油气保存的“有利区”主要位于川西坳陷带,“较有利区”位于龙门山前锋推覆带,“不利区”位于龙门山前山推覆带。

上扬子区古生界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勘探启示
曹涛涛1,2,3,宋之光1,王思波1,夏 嘉1
海相油气地质.2015,20 (1): 71-78.  
摘要 ( 579 )     PDF( 507 )

页岩的微观孔隙是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以及是否具有开采价值的重要指标。对上扬子区遵义、通江、广元等地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上二叠统大隆组的页岩进行采样,运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和压汞实验对这些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隆组页岩具有很低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其中孔径小于100 nm的孔对孔隙度的贡献率在10%左右,主要孔隙类型为草莓体黄铁矿晶间孔;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页岩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50%~80%以上的孔隙度来自小于100 nm孔的贡献,主要孔隙类型是干酪根孔隙和溶蚀孔隙。认为页岩微观孔隙的发育与页岩的类型、溶蚀作用以及成熟度等因素有关。

盆地·构造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构造单元划分方案
马庆佑1,吕海涛1,蒋华山1,李晓益2
海相油气地质.2015,20 (1): 1-9.  
摘要 ( 614 )     PDF( 882 )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构造单元划分对深入研究台盆区沉积构造演化、指导台盆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了以往使用多年的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和有关的地质研究报告、相关地震剖面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盆构造编图的最新成果,提出了台盆区构造单元新的划分方案。根据本方案对构造单元的边界划分依据和命名原则,将台盆区划分为10个一级构造单元,并对其中4个一级构造单元共划分出16个二级构造单元。本方案与以往方案的主要差别体现在:麦盖提斜坡升为一级构造单元,多个一、二级构造单元边界有微调整,对二级构造单元的缓坡作了新的划分。

巴兰三角洲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马良涛1,2,范廷恩1,潘海鹏3,李世雄4
海相油气地质.2015,20 (1): 10-16.  
摘要 ( 515 )     PDF( 761 )

处于主动大陆边缘的巴兰三角洲地区,在构造格局上具有南北分带的特征,其北部发育挤压应力作用下的NE—SW向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中部发育拉张应力作用下的NE向生长断层及其控制下的滚动背斜,南部为压扭作用下早期生长断层发生反转而形成的反转构造。针对北部挤压应力区收缩量大于中部拉张应力区伸展量这一现象无法用理想的被动大陆边缘三角洲体模型来解释的情况,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区应力特征及构造恢复结果的分析认为,巽他古陆、菲律宾板块、印澳板块及欧亚板块推挤作用产生的区域压应力的远距离效应与三角洲发育过程中重力驱动的综合作用,是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