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收录数据库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 美国《石油文摘》(PA)
  • 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1期 Previous    Next
沉积·储层
甘肃平凉地区奥陶系平凉组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的沉积研究
严世帮1,李 华2,王季欣2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1): 13-20.  
摘要 ( 816 )     PDF( 468 )

以野外露头资料为基础,对甘肃平凉地区奥陶系平凉组重力流及等深流交互作用沉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平凉组以砂屑灰岩及泥岩为主,局部见砾屑灰岩;典型岩相包括水平层理页岩相、块状层理砾屑灰岩相、块状层理砂屑灰岩相、粒序层理砂屑灰岩相及透镜状交错层理砂屑灰岩相等5种类型,相应地分别代表深水原地沉积、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和等深流沉积。等深流在从东向西大致平行斜坡的运动过程中,在西部由于秦岭—祁连海槽的限制作用,可能导致能量局部增强。平凉组从下至上,重力流沉积规模逐渐减小,等深流沉积逐渐增加。在相对海平面较低时期,重力流极为活跃,等深流作用较弱;在相对海平面上升时期,重力流能量则减弱,等深流作用逐渐显著。等深流可对早期重力流沉积进行搬运、改造、再沉积,进而形成等深流沉积;相反,早期等深流沉积可能会受到后期重力流沉积的侵蚀、破坏。

澳大利亚北卡那封盆地晚三叠世混合沉积特征
黄 众,胡孝林,杨松岭,张 璐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1): 21-28.  
摘要 ( 582 )     PDF( 366 )

在澳大利亚北卡那封盆地的东南部,上三叠统Brigadier组为三角洲砂泥岩,在西北部则发育纯碳酸盐岩。盆地东南部有明显的河流及碎屑物源供应的证据,靠近物源区为三角洲碎屑岩沉积,远离物源区为生物礁滩沉积及滑塌沉积,总体上具有明显的混积特征。Brigadier组混合沉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碎屑物源输入的停止和水动力的减弱,碳酸盐岩沉积在早期河道砂泥岩之上,这属于典型的相混合成因类型。

桑托斯盆地白垩系盐下Barra Velha组叠层石灰岩沉积环境探讨
康洪全,吕 杰,程 涛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1): 29-36.  
摘要 ( 600 )     PDF( 884 )

通过对桑托斯盆地盐下Barra Velha组叠层石灰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簇状、指状和近球形叠层石是叠层石灰岩的主要组构,不同组构的发育路径可能与沉积环境有关。叠层石多呈集合体的形式发育,宏观上可见上下叠置和左右相连等组合方式,其中湖水直接沉淀的亮晶和以微生物为媒介形成的泥晶是组成叠层石灰岩的主要物质,叠层石灰岩的形成受到微生物的影响显著。叠层石灰岩中高硅、高镁含量以及正偏的碳、氧同位素特征都表明其形成于盐度较高的蒸发封闭湖盆的水体环境。叠层石灰岩中多数仅为数厘米高的叠层石集合体,表明高位水体持续时间仅在千年左右或更短,而不同高度的叠层石集合体在垂向上的频繁交替出现则表明水体深度存在频繁的波动。

川西彭州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
高恒逸,邓美洲,李 勇, 刘莉萍, 王启颖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1): 37-46.  
摘要 ( 672 )     PDF( 312 )

综合利用薄片、阴极发光以及地化资料,对四川盆地西部彭州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有利储层为藻(残余藻)粘结白云岩、微晶—粉晶白云岩、砂屑白云岩和含灰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以藻格架孔、晶间溶孔、晶间孔、微孔隙为主。储层成岩作用具有多样性和多期性,主要成岩作用有7类,其中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及去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孔隙度降低、渗透率变差的主要因素,而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使物性变好的主要因素。根据成岩作用之间的先后顺序、矿物间的相互切割关系以及成岩环境的演化特征,初次总结出了彭州地区雷四段储层的成岩演化序列。

埋藏期“断溶体”的储集特征、成因及发育规律——以塔中十号带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岩溶储层为例
邓兴梁1,乔占峰2,3, 王 彭1, 常少英2,3, 何 军1, 李维岭2,3, 赵龙飞1,李 昌2,3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1): 47-55.  
摘要 ( 749 )     PDF( 1064 )

埋藏期的“断溶体”是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领域重要的储层类型,但对此的研究尚不深入。以塔中十号带为例,基于录井、岩心、薄片、测井和地球物理资料,认识到该带的埋藏期断溶体为缝洞型储层;基于与断溶体相关裂缝充填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分析,认为断溶体与埋藏溶蚀作用关系密切;据溶蚀模拟实验与断溶体发育特征,断溶体的发育受控于断裂和先期孔隙分布,既具有断控性,同时也具有层控性。断溶体储层的预测应以刻画与不整合面或与岩性结构差异相关的先期孔隙分布带为关键。

勘探评价
渝东南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吸附性能控制因素
孙寅森1,2,3,郭少斌1,2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1): 63-74.  
摘要 ( 774 )     PDF( 835 )

以渝东南彭水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以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同时对页岩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定性观察;借助核磁共振与氮气吸附实验,联合定量表征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并通过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页岩孔隙吸附性能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最为发育;氮气吸附实验和核磁共振共同表征页岩孔径分布曲线特征呈双峰或三峰形态,且左峰明显大于右峰,表明页岩介孔最为发育,约占孔隙的73.5%,同时还发育部分微孔和宏孔,分别占13.4%和13.1%,其中2~5 nm的介孔是页岩孔体积的主要贡献者;页岩孔隙结构不规整,多为平行壁的狭缝型孔;孔隙发育主要受有机质含量控制,其次,岩石矿物成分也对页岩孔隙发育有一定影响,其中脆性矿物更有利于微裂缝和宏孔的发育,黏土矿物含量与页岩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呈较弱的正相关性;页岩吸附性能受页岩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控制,有机质含量是页岩吸附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加,页岩的吸附性能提高,其次,页岩吸附性能与黏土矿物含量呈弱正相关性,而与脆性矿物含量呈弱负相关性。

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
姜生玲1,2, 毛 曼2, 洪克岩2,胡晓兰2,朱亮亮2,王珊珊2,王 茜2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1): 75-82.  
摘要 ( 734 )     PDF( 421 )

以钻井、野外露头测量、实验测试数据为资料依据,通过对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矿物含量、储集特征等的分析,认为牛蹄塘组页岩全区分布,富有机质页岩发育于牛蹄塘组中下部,分布稳定,厚度介于40~150m之间;有机碳含量高,介于2.0%~14.64%之间;热演化程度高,主体大于2.0%以上,综合评价页岩品质好。等温吸附实验表明,牛蹄塘组页岩具有较强的天然气吸附能力。现场解吸实验表明,牛蹄塘组含气量整体偏低且氮气含量高。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和大型通天断层的发育是影响牛蹄塘组页岩含气性的主要因素,过高的热演化程度对含气性亦有一定影响。

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中新统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研究
高 媛1,2,曲希玉1,2,杨希冰3,尤 丽3,钟 佳3,董晓芳1,曹英权1,王岳鹏4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1): 83-90.  
摘要 ( 852 )     PDF( 383 )

通过流体包裹体的镜下观察及均一温度测定,对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中新统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沿石英愈合裂隙呈带状分布,部分在石英颗粒边部分布或切穿多个碎屑颗粒;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液烃包裹体、气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四种类型,其中烃类包裹体呈三期发育,荧光下多为黄色—蓝白色,有机质成熟度较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呈不连续分布,峰值主要集中在130~150 ℃范围内。根据流体包裹体的特征、产状及均一温度,综合分析认为,中新统储层主要发育三期烃类流体充注和一期CO2流体充注,其中第二、第三期烃类流体充注为主要成藏期,CO2流体充注发生在天然气充注晚期。结合埋藏史与热演化史可知主要成藏期为1.9 Ma~1 Ma,对应新近纪上新世莺歌海末期—第四纪更新世乐东期。

勘探技术
多重分形法在琼东南盆地 北礁凹陷砂体展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张 焱1,胡 斌1,杨希冰1,甘 军1,吴 昊1, 周永章2,3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1): 56-62.  
摘要 ( 626 )     PDF( 425 )

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北礁凹陷三亚组某砂体为例,根据研究区井点坐标、井点砂体埋深,以及由地震资料解释得到的砂体的顶底和建模中起约束作用的其他信息等多类数据,利用C-A多重分形模型区分砂体异常场的分布范围,从而预测有利区带,然后进一步利用S-A多重分形模型的去噪优势,提取出更弱的砂体异常信息,得到砂体主要沿北西—南东向展布的规律,以及更为精细的局部信息。与采用地震手段等方法所获得的砂体展布形态相比较,可以得知利用多重分形法研究砂体展布规律的可行性。研究表明,S-A多重分形模型可在C-A模型揭示砂体展布规律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提取出储层有利区域,从而为北礁凹陷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讨论·探索
辽东湾古近系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
牛成民1,金 强2, 李培培2,张如才1,程付启2,吴 奎1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1): 91-96.  
摘要 ( 717 )     PDF( 342 )

辽东湾海域勘探面积超过1.5×104 km2,200余口探井集中在构造高部位,洼陷部位烃源岩样品很少,这给油气资源评价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查明不同洼陷、不同层位、不同性质烃源岩的油气生成情况,进行了生烃动力学研究,得到了定量评价油气生成的效果。首先根据地球化学分析,选出不同类型的未成熟烃源岩样品,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一级平行生烃反应的活化能计算,得到不同母质类型烃源岩活化能分布模型;再根据不同洼陷、不同层位烃源岩热演化历史和生烃动力学特征,计算了它们的油气生成率,再现了各个洼陷和层位烃源岩的油气生成过程。这为辽东湾烃源岩评价和油气资源预测提供了依据。

盆地·构造
湘西地区构造层序地层及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李 斌1,胡博文1,罗 群2,晋长昊1,王一霖
海相油气地质.2018,23 (1): 1-12.  
摘要 ( 707 )     PDF( 1162 )

基于区域地质演化背景和实测剖面,湘西地区从南华系到白垩系可以划分出三大构造层序:(1)加里东构造层序(南华系—志留系),为近被动大陆边缘型构造层序,记录了泛大陆拉伸破裂、洋盆扩张、板块漂移、大陆碰撞拼合等全过程,反映了扬子板块东南缘的南华洋从扩张到收缩,以至最终闭合消亡的演化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它可细分为大陆拉张期碎屑岩阶段、被动大陆边缘扩张期碎屑岩阶段、成熟被动大陆边缘碳酸盐岩台地阶段、前陆盆地碎屑岩沉积阶段。(2)海西—印支构造层序(泥盆系—中侏罗统),为远被动大陆边缘型构造层序,记录了大洋扩张、板块碰撞拼合的过程,反映了扬子板块北缘勉略洋盆扩张、闭合及消亡的过程,构成另一个近乎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它可细分为滨岸碎屑岩阶段、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台盆阶段、陆表海碳酸盐岩潮坪阶段和前陆盆地碎屑岩沉积阶段。(3)燕山构造层序(白垩系),为大陆内构造层序,记录了陆内断陷-坳陷盆地的形成、发展与消亡过程,反映了新特提斯洋洋壳扩张、收缩,以及古太平洋洋壳向扬子板块陆壳俯冲对接的陆内远程效应,组成一个不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它可分为陆内拉张期碎屑岩沉积阶段、萎缩期碎屑岩沉积阶段。加里东构造层序中被动大陆边缘扩张期碎屑岩(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前陆盆地初始期海相碎屑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具备页岩气富集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