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收录数据库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 美国《石油文摘》(PA)
  • 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期 Previous    Next
沉积·储层
贵州六盘水地区石炭系打屋坝组页岩岩相特征 及其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陈相霖1,2,苑 坤1, 覃英伦3, 林 拓1, 金春爽1, 潘卫红1, 郭 军4, 曹沈厅2
海相油气地质.2021,26 (4): 335-344.  
摘要 ( 395 )     PDF( 250 )

以贵州六盘水地区QSD1井下石炭统打屋坝组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观察、全岩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 镜、低温氮气吸附实验、二氧化碳吸附实验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实验方法,对不同类型页岩岩相进行多尺度观察和 分析,梳理岩相类型与微观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岩相类型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①六盘水地区打屋坝组页岩岩相类型主要包括灰质页岩相、混合灰质页岩相和含黏土灰质页岩相,其中含黏土 灰质页岩相为最有利岩相。②页岩孔隙可分为有机质孔、无机矿物孔和微裂缝等 3种孔隙类型,含黏土灰质页岩相 中发育的有机质孔与黏土矿物层间孔形成的复合孔隙最有利于页岩气赋存。③页岩孔隙直径为6.27~10.91 nm,平均 值为8.41 nm;页岩孔隙体积为(10.04~24.26)×10-3 mL/g,平均值为17.93×10-3 mL/g;页岩比表面积为5.20~17.61 m2 /g, 平均值为12.17 m2 /g。含黏土灰质页岩相的平均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最大,其次为混合灰质页岩相,灰质页岩相的最 小。④有机碳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是影响页岩微观孔隙特征的最主要因素,碳酸盐矿物含量次之;有机碳和黏土矿 物对页岩储层孔隙发育具有积极作用,碳酸盐矿物对页岩孔隙发育起到了抑制作用。

川中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 储层特征和成因
段军茂1,2,3,郑剑锋2,3,沈安江2,3,朱 茂2,3,姚倩颖2,3,郝 毅2,3
海相油气地质.2021,26 (4): 345-356.  
摘要 ( 387 )     PDF( 1015 )

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是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基于岩石学、成像测井、地球化学及U-Pb同 位素年龄分析,明确了川中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研究认为:①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栖霞组高位体 系域,单层厚度薄、层数多,并与石灰岩交替叠置发育,整体构成多个旋回;横向上,白云岩分布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 好的连续性。②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粉细晶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晶间(溶)孔、溶蚀孔洞 为主;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4.07%,渗透率平均值为3.12×10-3 μm2 ,呈现中等孔隙度、中高渗透率、孔渗弱相关的特点。 ③白云岩储层的成因以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为主,茅口末期受热液轻微改造;微古地貌高部位颗粒滩是白云岩储层 发育的物质基础,高频层序界面控制了早期孔隙的形成,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有利于早期孔隙的保存。基于上述认识 预测了川中合川三维地震工区的储层分布,预测结果与已钻井吻合。

四川盆地东部二叠系茅口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地质意义
胡罗嘉1,2,3,4黄世伟5,谭万仓6,谭秀成1,2,3,苏成鹏7,胡 笙3,李明隆1,2,3,刘 菲8,冯 亮8
海相油气地质.2021,26 (4): 357-366.  
摘要 ( 401 )     PDF( 788 )

充分利用40多口探井的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川东二叠系茅口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剖析层序界面特 征,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总结地层充填规律,探讨了层序格架中的沉积古地理格局和有利储集区带分布。 识别了茅口组3个Ⅰ型层序界面和3个Ⅱ型层序界面,提出茅口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的新方案。茅口组层序地层总体 上具有下部超覆、顶部削蚀的特征,下部的SQ1层序由东北往西南向海西期古隆起和古地貌高地超覆,顶部的SQ5层序因 东吴运动有不同程度缺失。层序格架内地层总体上表现出东西分异、厚薄相间的分布趋势:SQ3、SQ4层序在研究区中部 均发育一个成带状展布的地层增厚带,可能对应于弱镶边的台缘滩相带,该带以东为地层减薄区,与发育孤峰段泥页岩、 硅质页岩的深水沉积区相吻合,展现出从西往东水体逐渐变深、由碳酸盐台地到陆棚的古地理格局。指出层序地层格架 内有利储集相带与Ⅰ型层序界面下早成岩期岩溶改造的叠合,有利于茅口组形成富有特色的岩溶型石灰岩储层。

川西气田雷四上亚段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
高恒逸,王勇飞,邓美洲,王琼仙,李 勇,陈丽花
海相油气地质.2021,26 (4): 367-374.  
摘要 ( 360 )     PDF( 164 )

以前期区域构造和沉积演化成果为基础,充分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测井曲线等基础资料, 分析了川西气田雷四上亚段潮坪相薄互层白云岩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等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潮坪相完 整沉积旋回垂向分布模式,深入探讨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川西气田雷四上亚段有利储层岩性主要为藻 纹层白云岩、藻粘结白云岩、藻砂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等岩石类型,储集空间以藻格架溶孔、晶间(溶)孔、粒间孔为 主,储层总体具有低孔、低渗特征。潮间带藻云坪、砂屑滩和云坪微相是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准同生期和表生 期溶蚀作用是控制雷四上亚段大量溶蚀孔洞发育的关键,古今构造高部位为前期孔隙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于春勇1, 贾雨萌1,任战利2,王起琮3, 任虎俊1
海相油气地质.2021,26 (4): 375-383.  
摘要 ( 355 )     PDF( 200 )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地区马五5亚段发育优质白云岩储层,白云岩成因是天然气勘探中储层预测的关键。 结合岩石学特征,通过对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及流体包裹体等测试资料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大牛地地区马五5亚段 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表明:①马五5亚段主要发育泥晶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主要 发育于马五5亚段底部,粉细晶白云岩主要发育于马五5亚段中上部。②泥晶白云岩中发育水平藻纹层、鸟眼及针状 膏岩假晶等原始沉积构造,孔隙不发育;白云石有序度较低;微量元素Sr、Na含量高,Fe、Mn含量低;岩石形成时期的 盐度与泥晶灰岩基本一致。推断泥晶白云岩为准同生阶段的产物。③粉细晶白云岩中常见残余砂屑和雾心亮边结 构,孔隙发育且以晶间孔为主;白云石有序度相对偏高,与泥晶白云岩相比,Sr、Na含量低,而Fe、Mn含量高;岩石形成 时期盐度与泥晶灰岩相似。推断粉细晶白云岩为回流渗透作用下的产物。④马五5亚段白云石化流体主要为海源性 流体,无大气淡水及热液流体的参与。基于上述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大牛地地区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准同 生和回流渗透白云石化模式,为研究区优质白云岩储层的预测及地质勘探方向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勘探评价
昭通示范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类型与有利区分布
徐政语1, 梁 兴2, 鲁慧丽1, 陈 薇1, 张介辉2, 舒红林2, 王高成2, 徐云俊1, 唐协华2
海相油气地质.2021,26 (4): 289-298.  
摘要 ( 423 )     PDF( 179 )

依据昭通示范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沉积背景与环境、构造改造历程、储层充填特征与记录等,结合页 岩成烃演化史,明确页岩气有利区分布主要受沉积期岩相、改造期变形强度及保存期封闭性能3个因素控制,按照现 今页岩气保存单元将示范区页岩气藏划分为背斜、向斜与斜坡3种类型。背斜型(太阳、海坝等)以富集原油裂解气 为主,主控因素为后期改造强度与保存单元封闭性能,有利区以孤立、继承性背斜为主;向斜型(罗场—建武、罗布等) 以富集干酪根热降解气为主,主控因素为沉积相带及保存单元封闭性能,有利区以继承性宽缓复向斜为主,多连片分 布;斜坡型(罗场—建武复向斜南翼黄金坝—紫金坝及太阳—海坝背斜之间云山坝过渡区等)以富集混源气(原油裂 解气与干酪根热降解气)为特征,有利区多沿背斜、向斜之间的翼部过渡区分布。

基于岩性相-流动单元的低孔低渗储层 产能精细预测 ——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N构造为例
崔维平1,杨玉卿1,刘建新2,刘志杰1
海相油气地质.2021,26 (4): 299-306.  
摘要 ( 367 )     PDF( 249 )

针对海域中深层低孔低渗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较差、孔渗关系复杂、常规孔渗模型计算的渗透率 难以满足产能精细预测要求的难题,应用高分辨率电成像测井资料,在岩性和沉积层理构造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成岩 作用,将储层划分为若干个微尺度的岩性相单元,有效刻画出储层纵向上的非均质性特征和岩性相单元内相对均一 的良好孔渗关系。在岩性相单元框架约束下,利用储层品质因子和岩性相(相当于流动单元)指数将储层划分为6类 流动单元。应用测井解释物性结果和岩心相渗分析资料,获取各类储层静态渗透率,精度提高了44%。在此基础上,建 立静态渗透率和动态渗透率转换模型,将动态渗透率应用到渗流力学稳态流产能预测方法中。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 陷N构造古近系花港组储层进行产能精细预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与DST测试结果相比符合率达到85.9%以上。

综述·评论
南海西沙海域多种海底地貌特征及成因
杨涛涛1,2,吕福亮1,2,鲁银涛1,2,王雪峰1,2,王 新3,李 丽1,2,张远泽1,2
海相油气地质.2021,26 (4): 307-318.  
摘要 ( 578 )     PDF( 411 )

西沙海域位于南海西北部陆坡区,受陆缘张裂和走滑的双重控制,经历了断陷和拗陷2个构造演化阶段,受 越东、红河、海南岛和西沙等4个物源区的共同影响,充填了陆相—过渡相—海相地层,发育火山、气烟囱、块体搬运 和水道等多种地质体,孕育了多种类型的海底地貌。基于丰富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完整 直观地展示了西沙海域海底地貌。将位于大陆坡的研究区海底地貌细分为海底平原、海底斜坡和海槽等3个三级海 底地貌,进一步细分为深海平原、深海水道、深海蜂窝状、深海海山、深海月牙状、深海似圆状、深海蝌蚪状、深海海槽 和深海条带状共 9个四级地貌。结合地质条件分析了各种地貌成因及展布的主控因素:深海平原、深海水道和深海 海槽等 3种海底地貌主要受控于断陷期的构造格局和晚期的沉积充填;深海蜂窝状地貌与块体搬运体系伴生;深海 海山为火山活动成因,底流有改造作用;深海月牙状地貌是底流侵蚀的产物;深海似圆状、深海蝌蚪状和深海条带状 地貌是气体逸散造成的不同形状的海底麻坑。这项成果有助于西沙海域构造特征、深水沉积类型与分布、地质体展 布及海流等方面的深化研究。

盆地·构造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低凸起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成因
李 才1,范彩伟2,胡 林1,胡潜伟1,陈丽君1
海相油气地质.2021,26 (4): 319-325.  
摘要 ( 468 )     PDF( 240 )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低凸起呈NEE—SWW向延伸,北缓南陡,与以似花状或“Y”字型构造样式为主的②号断 裂带、③号断层相接,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带。低凸起地层剥蚀严重,构造现象复杂,制约了对区域油气成藏的准确 认识。基于最新的勘探进展,通过古地貌恢复、右行力偶产生的走滑应变椭圆应力机制分析及构造物理模拟,解析了 涠西南低凸起及周缘区域剪切应力环境下伸展、走滑、挤压并存的复杂构造现象。研究认为:在区域右行剪切应力作 用下,模拟有效区域内剪切主变形带及在剪切带内雁列式分布的同向剪切断层的变形特征与②号断裂带相似;斜交 于主剪切变形带形成多个背斜、向斜交替出现的褶皱带,褶皱轴线均呈 NNE向,与涠西南低凸起及周缘的褶皱走向 相同;涠西南低凸起及周缘的地层剥蚀区主要受渐新世末期的褶皱控制。渐新世末期在右行剪切应力控制下形成的 褶皱与走滑断裂带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