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收录数据库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 美国《石油文摘》(PA)
  • 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在线人数

 

本期目录

2020年, 第2期 Previous    Next
沉积·储层
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含气性控制因素 ——以湖北来凤—咸丰区块来地1 井龙马溪组为例
郑宇龙1,2,牟传龙2,3,肖朝晖4,王秀平2,3,刘小龙1,2,陈尧4
海相油气地质.2020,25 (2): 108-120.  
摘要 ( 514 )     PDF( 349 )

志留系龙马溪组是位于四川盆地之外的湖北来凤—咸丰区块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为了探究复杂构造区 储层特征及其对含气量的影响,以来地1井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条野外露头剖面进行取样分析,应用薄片鉴 定、扫描电镜、液态氮吸附-脱附实验、现场解吸等常规手段,观察分析储层孔隙类型、结构,并将储层各参数与DFT孔容 及储层含气量进行拟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及小尺度裂 缝;中孔占孔容的比重最大,微孔次之,大孔占比最小,它们的发育程度由总有机碳含量(TOC)和黏土矿物含量共同控 制;含气量与TOC、黏土矿物含量及总孔容有一定正相关性,次生黄铁矿含量与游吸比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来地1井龙马 溪组三段由于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储层可塑性较强、有一定的抗破坏能力,因此,龙三段储层的封闭性好,储层内存在异 常高压,在具备一定物质基础的层段含气量与TOC较高的龙一段相当。研究指出,在物质基础一般、整体保存条件较差 的复杂构造区,寻找远离深大断裂、具有较高黏土矿物含量及一定TOC的局部封闭性好、存在异常高压的储集层段或区 域,是今后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突破口。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强制海退砂体 与岩性油气藏 要要以惠州凹陷南部为例
昌建波
海相油气地质.2020,25 (2): 121-131.  
摘要 ( 482 )     PDF( 2279 )

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中新统珠江组陆架泥岩内发育的条带状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以及生产资料,研究砂体的特征、成因以及控制因素。这些砂体粒度较粗、物性好,测井GR曲线整体呈箱形或漏斗形;在地震反射剖面中呈强振幅特征,在均方根振幅属性平面图上呈北北东向的狭长条带状,并平行古岸线孤立展布。这些砂体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属于强制海退体系域中的强制海退滨岸沉积。砂体的顶面和底面均与陆架泥岩呈突变接触:底面是趋势内强制海退面,具有高穿时特征;顶面是层序界面,对应基准面达到最低的时间点,并在后续的海侵过程中砂体被部分侵蚀改造,顶面也是海侵洪泛面,具有低穿时特征。长周期倾斜度旋回控制研究区内基准面变化,在此旋回的低值区间,全球海平面降低,在珠江口盆地引发强制海退,浅水高能滨岸砂体深入到原陆架区域,进而进入到碳酸盐台地环境。强制海退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和运移通道,也易于形成岩性圈闭,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勘探评价
准噶尔盆地北部石炭系富火山物质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曲彦胜
海相油气地质.2020,25 (2): 141-147.  
摘要 ( 502 )     PDF( 384 )

准噶尔盆地北部乌伦古地区石炭系发育一套巨厚的混杂有火山物质、岩性复杂的暗色岩系。笔者以乌参1井为例,通过系统的薄片鉴定,依据火山物质、碎屑物质的含量把石炭系暗色岩系划分为4类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凝灰质含量逐渐增加。综合应用薄片观察、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分析了富火山物质烃源岩的形成环境,认为石炭纪乌伦古地区为多岛弧的构造环境,受火山活动旋回期次的影响,沉积物中火山物质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提出火山喷发初期混杂有火山物质的泥岩(凝灰质泥岩)形成于还原、水体分层、偏酸性的环境中,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为主,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

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开发潜力 — —以川东涪陵北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为例
刘皓天 1 ,李 雄 1 ,万云强 2 ,刘忠宝 3 ,周 林 1 ,车世琦 1
海相油气地质.2020,25 (2): 148-154.  
摘要 ( 488 )     PDF( 441 )

陆相泥页岩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利用四川盆地涪陵北地区最新钻井(FY10井)资料及大量 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页岩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研究了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 段页岩气形成条件与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东岳庙段一亚段优质页岩厚度大于20 m,有机质含量较高 (TOC为1.31%~4.04%,平均值大于1.5%),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有机质已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页岩中无机矿物 孔与有机质孔均较发育,平均孔隙度大于4%,储集性能好;岩心浸水实验显示气泡密集、持续性好,页岩气形成与富 集条件好;东岳庙段整体埋藏深度适中,页岩中发育大量灰质介壳纹层,有利于增强压裂改造效果,因此具备良好的 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

勘探技术
四川盆地九龙山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 薄层鲕粒滩储层定量描述及预测
裴森奇1,2, 胡 欣2, 王兴志1, 张本健1,2, 王宇峰2, 李荣容2, 龙虹宇2
海相油气地质.2020,25 (2): 155-161.  
摘要 ( 480 )     PDF( 378 )

三叠系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埋深在5 000 m左右,具有多期生物碎屑滩沉积的地质背景,但储层厚度薄,现有地震资料分辨率相对较低,难以准确预测鮞粒滩储层的空间展布,制约了该区飞仙关组的天然气勘探。通过采用拓频处理系列技术,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在此基础上采用伽马反演和波阻抗分频反演等技术,有效预测并刻画了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薄储层的空间分布。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较好,证实了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在鲕粒滩薄储层预测中是实用和有效的。

油气成藏
莺歌海盆地东方13气田气水分布模式
于俊峰1,2, 刘全稳1, 王立锋2, 晁彩霞2, 胡 罡1
海相油气地质.2020,25 (2): 132-140.  
摘要 ( 435 )     PDF( 351 )

气水分布复杂是莺歌海盆地东方13气田天然气勘探的难题。基于7口井岩性、测井解释的资料分析和2条连井剖面的对比,结合过井地震剖面解释、气田地质特征研究,揭示了东方13气田的气水空间分布规律和模式。研究表明:气藏主要分布在海底扇的水道发育部位,平面上呈低部位是水、高部位是气的边水气藏结构,从东方13-2构造至东方13-1构造的东部,气藏规模逐渐变小,且变得分散。地层水可分为统一边水、局部深切水道底水、致密砂岩引起的层内水等3种类型。局部深切水道底水和致密砂岩引起的层内水常见于东方13-2构造和东方13-1构造统一边水气藏的中部,这使得气藏的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化。基于气水关系和气藏规模推断,东方13气田是由东方13-2边水整装大型气藏、东方13-1边水中型气藏和东方13-1边部分散小型气藏构成,气水按该3种气藏模式有规律地分布。

成果专栏
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组岩相古地理及储层特征
谷明峰1,2, 李文正1,2, 邹 倩3, 周 刚2,4, 张建勇1,2, 吕学菊1,2, 严 威4, 李堃宇4, 罗 静5
海相油气地质.2020,25 (2): 162-170.  
摘要 ( 602 )     PDF( 31780 )

在典型野外露头、岩心以及岩石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分析数据,对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组岩相古地理、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洗象池组沉积期为镶边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盆地整体位于局限台地内部,在梁平—重庆台洼两侧发育高能滩相; ②储层多发育在洗象池组中上段,岩性以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藻白云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粒间孔、晶间孔与裂缝,孔隙度集中分布在2%~5%之间,平均为3.46%; ③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受沉积相、准同生溶蚀作用与表生岩溶作用共同控制,储层主要发育在古地貌较高部位、海水向上变浅旋回的上部及奥陶系尖灭线附近。预测位于台洼两侧的合川—广安与南川—石柱一带古地貌高部位为有利滩相储层发育区,西充—广安—潼南地区为有利岩溶储层发育区;指出西充—广安一带为有利勘探靶区。

四川盆地寒武系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及储层成因与分布
陈娅娜1,2,3, 张建勇1,2,3, 李文正1,2,3, 潘立银1,3, 佘 敏1,3
海相油气地质.2020,25 (2): 171-180.  
摘要 ( 596 )     PDF( 613 )

基于露头地质调查、岩心和薄片观察、储层地球化学分析及溶蚀模拟实验的结果,剖析了四川盆地寒武系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及白云岩储层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指出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为远端变陡的碳酸盐缓坡沉积,纵向上可划分为上、下2段,从下而上记录了气候从潮湿到干旱的变化序列;颗粒滩主要分布于龙王庙组上段的浅水内缓坡,是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发育的基础;准同生溶蚀作用受暴露面控制,是龙王庙组颗粒滩储层孔隙发育的关键;埋藏期溶蚀孔洞主要沿准同生期形成的孔隙带继承性发育,对龙王庙组储集空间具有重要贡献;盐亭—安岳—威远一带滩体多期叠置,处于古地貌高部位且埋藏溶蚀发育,是勘探有利区,全盆地广泛分布的颗粒滩均为潜在的勘探对象。

川西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沉积演化 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熊绍云1,2, 郝 毅1,2, 熊连桥3, 周 刚2,4, 李文正1,2, 姚倩颖1,2, 张建勇1,2
海相油气地质.2020,25 (2): 181-192.  
摘要 ( 623 )     PDF( 555 )

通过对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沉积组合及相序等的详细分析,川西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可识别出6类沉积相,由西往东依次为盆地—斜坡相、台地边缘相、开阔—局限台地相及潮坪相。川西北地区沉积相分布明显受泥盆纪同沉积断层控制,具有由西往东迁移的特征,同时台地边缘具有由礁向滩演化的特征;受古岛遮挡影响,川西南地区沉积相分布与演化具有受同沉积断层及障壁岛双重控制的特征。沉积作用对观雾山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控制明显,主要表现在沉积作用控制了碳酸盐岩的储层类型及原生孔隙发育程度,受沉积旋回控制的相控准同生溶蚀改善了原生孔隙,受沉积演化控制的相分布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平面展布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

讨论·探索
康滇古陆西侧志留系龙马溪组红—黑转换特征 ——以宁蒗大槽子剖面为例
王正和,张海全,程锦翔,邓敏
海相油气地质.2020,25 (2): 97-107.  
摘要 ( 695 )     PDF( 31666 )

中上扬子区康滇古陆以东的志留系龙马溪组无“红层”发育,但在康滇古陆西侧的盐源—丽江地区,龙马溪组 底部却发育有“红层”(为厚约2m的紫红色硅质泥页岩)。为了明确该套“红层”的成因及地质意义,以盐源—丽江地区 的宁蒗大槽子剖面为例,从岩性、岩相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对龙马溪组下部“红层”到上部“黑层”的红—黑转换特征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龙马溪组下部“红层”中含Fe3+,且无有机碳存在,推测这是“红层”致红的原因;②“红层”与 “黑层”中稀土元素特征相似,但微量元素特征差异较大,尤其是“红层”中Co的含量均值高出“黑层”9倍以上,而“黑层” 中Mo的含量均值高出“红层”9 倍以上;③龙马溪组下部“红层”至上部“黑层”,整体上是从相对富氧的氧化沉积环境转 变为相对缺氧的还原沉积环境,也是沉积水体逐渐由浅变深的过程,这是红-黑转换的主控因素;④龙马溪组从下部 “红层”转换至上部“黑层”,其间构造背景均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不同于康滇古陆以东的稳定大陆边缘背景。